沖上熱搜的“員額制”教師招聘能為山東提供哪些借鑒?
最近,江蘇常州、四川彭州等地發(fā)布的公辦中小學員額制教師(不進編)招聘公告在網上引起熱議。其實,員額制教師已經推行多年。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和以往的勞務派遣教師不同,員額制教師是一種衍生出來的人員編制形式,其工資福利、裝備配置、教育培訓以及日常管理等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以常州經開區(qū)2024年公辦中小學員額制教師(不進編)招聘公告為例,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告雖然明確,錄用的員額制教師采用勞務派遣的用工方式,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但同時也提到,教師聘用期間的薪資報酬參照中小學同類人員水平執(zhí)行。
“這種政策的優(yōu)勢就是‘同工同酬’。”一位熟悉教師招聘方式的人士告訴海報新聞記者,傳統(tǒng)的代課老師屬于學校自聘自管,最大的隱患就是不穩(wěn)定、工資低,還有被裁員的風險,而且在職稱方面也是由自己選擇是否參評,學校不一定協助參評。
該人士表示,員額制教師雖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事業(yè)編制,但其所有招聘流程都是按照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選拔程序進行,由教育局考核評價,進出都是需要按照規(guī)定程序辦理,學校無法自主決定你的去留。在職稱方面學校也會按照在編教師待遇進行,由學校統(tǒng)一協助教師進行職稱的評定。
其實,作為教育大省,山東也在教師聘用上下足了功夫。早在2015年,山東為解決大班額問題,便創(chuàng)新提出“設立臨時周轉編制專戶”。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中小學滿編超編的縣(市、區(qū)),根據解決大班額問題需要,在事業(yè)單位編制總量內,利用精簡壓縮和事業(yè)單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編制,建立中小學教師臨時周轉編制專戶,對滿編超編的中小學確需補充專任教師的,使用臨時專戶編制予以補充。中小學教師自然減員后,使用專戶編制補充的專任教師改為占用中小學編制,專戶編制相應核減。專戶編制不計入中小學編制總額,由機構編制管理部門單獨管理。
同時,2015年起,山東省整體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完善教師管理機制,強化縣域統(tǒng)籌,逐步讓教師由“學校人”轉變?yōu)椤跋到y(tǒng)人”,促進教師資源優(yōu)質均衡。據統(tǒng)計,2015年以來,山東義務教育學校交流輪崗校長、教師達23萬余人次,其中城鎮(zhèn)學校向農村學校交流教師4.9萬余人,極大緩解了農村學校缺少教師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這樣,山東部分縣市教師缺額的情況仍然存在。2022年,菏澤市牡丹區(qū)教體局在回復網友關于當地農村學校教師不足的問題時表示,按照目前牡丹區(qū)在籍學生總量與師生比測算,應配備教師12009人,缺編達2438人。
所以,此次江蘇、四川等地的員額制教師招聘,或許為山東解決教師不足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