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師生同誦《弟子規(guī)》,學生列隊離校,師生互敬“鞠身禮”。京城百年老校前門小學將“孝弟仁愛”的《弟子規(guī)》納入該校的“校本課程”,引起社會關注。
老師該不該向?qū)W生行禮?現(xiàn)代兒童的品德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開展?采用何種方式才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在青少年的道德倫理教育中,作為傳統(tǒng)的“解惑授業(yè)”者
的老師,到底應該成為什么角色……一時間,眾多關乎老師形象及老師與學生關系的話題不絕于耳。
前門小學四年級的楊慧老師從今年3月就開始在每周一次的“誦讀課”上與學生們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他們年級學過的其它“經(jīng)典”還有《三字經(jīng)》、《千字文》、《孝經(jīng)》、《論語》和《朱子家訓》。老師們認為,讓學生重讀《弟子規(guī)》是對孩子終身受益的一件事情。在“西風漸進”的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鼓勵學生學科技、學知識的同時,更有責任來誘導孩子學習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
“古籍經(jīng)典里最精彩的是細節(jié),做人做事的細節(jié)。同學們給我們鞠躬,我們也給學生鞠躬的做法其實也是一個細節(jié)。要求孩子們‘懂禮’,首先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行動勝于說教!”據(jù)說剛開始給學生鞠躬時,不少老師還有點不好意思,但半年下來,他們都覺著這樣做挺好。因為孩子們學習也非常辛苦,他們理應受到尊重。
一改“傳道、授業(yè)、解惑”者的“高大”形象,老師彎腰給學生鞠躬,前門小學老師的這一“大膽”舉措第一次讓身處校園的學生“品嘗”到了受人“尊重”的“滋味”,而這一切全是他們?nèi)松闹匾獑⒚烧摺蠋熃o的。老師給學生鞠躬顯然不是《弟子規(guī)》內(nèi)容之一,但我們更愿意把它看做《弟子規(guī)》的“關聯(lián)產(chǎn)品”。學生們要學做人,老師亦然。(本期撰稿人 高銘)
背景資料
《弟子規(guī)》是清朝秀才李毓秀編寫,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有同等影響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為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