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yè)體育領域,一項記錄保持10年甚至更長時間,是正常不過的事。然而,作為群體性體育的中小學生運動會,如果大多數(shù)記錄長期不能被打破,就不得不令人憂心了。近些年,孩子身體長高了,體重也增加了,而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卻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學生運動會記錄一創(chuàng)10年
無人破
在全國、省、市各級運動會上,蘭州市17歲以下中小學生田徑項目中,男女組共6組114個項目的運動會記錄中,有78項記錄保持在10年以上無人打破,其中33個項目保持在15年以上,有6項記錄竟然保持了30年。這是記者根據(jù)蘭州市體育局提供的《2003年蘭州市體育運動會項目最高記錄》做的一個簡單統(tǒng)計。
同時,一些中小學校運會的記錄也是一創(chuàng)10年無人破。一些中小學老師告訴記者,這種現(xiàn)象在中小學校相當普遍。蘭州蘭飛中學校長田興濱說,該校至今仍有大量校運會記錄保持了10以上。
一些老師調侃說,現(xiàn)在中學生運動會記錄成了“孤獨求敗”,而且每屆運動會的最好成績與記錄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根據(jù)現(xiàn)在學生的體質狀況,這些記錄似乎越來越?jīng)]有打破的可能。
中小學生體質下降成了社會發(fā)展的潛危機
蘭州大學體育部副主任田立佑教授分析說,中小學生運動會記錄都是普通學生創(chuàng)下的,其水平并沒有高到無法企及,這些記錄長期打不破的背后,實際上是學生體質在不斷下降的現(xiàn)實。
“現(xiàn)在的孩子的生活條件好,營養(yǎng)能夠跟上,孩子個子普遍長高了,體重也增加了,但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碧m州十一中體育老師張明祥無奈地說:“有些學生繞著150米的操場跑3圈就筋疲力盡,一些學生的臂力太差連單雙杠都上不去!
蘭州市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體質檢測的結果表明,近四五年來,學生除速度素質下降幅度較小以外,耐力、柔韌性、爆發(fā)力、心肺功能等素質均有明顯下降。記者從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蘭州市城區(qū)一些地區(qū)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已經(jīng)達到了80%以上。
一位中學體育老師告訴記者,學生體質差,體育課缺席的人格外多,有時候一個班50多個學生,竟然有十幾人缺課。而老師在上體育課時也如履薄冰,害怕運動給學生帶來傷害,部分中小學體育課上原有的鉛球、單雙杠等項目已經(jīng)取消。
蘭州大學體育部畢研潔教授說,由于中小學階段體育鍛煉不足,大學生目前的體質狀況也十分差,在新生軍訓和體育課上,在運動量并不大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學生暈倒。
畢研潔教授對此憂心忡忡,他說,如果中小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下降,不僅使孩子在成長中遭到生理、心理疾病的嚴重威脅,而且會使未來社會勞動力的身體素質整體下降,這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潛危機。
中小學生體育鍛煉成了短腿
“學生體質下降是缺乏鍛煉造成的!币恍⿲<抑毖裕瑹o論是社會群體性的體育鍛煉還是學校體育課,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條短腿,這是造成當前學生體質下降的根本原因。
有人形容說,現(xiàn)在社會群體性的體育鍛煉是“老年人在奮起,中年人在覺醒,青少年在沉睡”。有關人士認為,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多是獨生子女,比較懶散,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這是他們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
但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能夠在學習之余玩一玩,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還是一件樂于接受的事情。專家認為,當前學生體育鍛煉不足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問題,有著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應試教育的評價體制下,從家庭到學校,都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重視不足。教育部門給學生減負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在學校的負擔確實減下來了,但回到家里,負擔依然很重。蘭州市教育局體藝處處長王樂生說:“周末本來是孩子放松的好機會,一些家長還要給孩子請家教,讓孩子學琴,學繪畫,僅有的一點可以參加鍛煉的時間也被擠占了!
記者了解到,蘭州市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體育鍛煉做了一些要求,比如要保證學生兩操和課外活動等,但這些要求和學校升學率以及教學質量評價沒有直接掛鉤,中考、高考中,體育成績也沒有決定性意義,學校在執(zhí)行上沒有原動力,只是敷衍了事。
隨著當前孩子個性化的發(fā)展,對體育鍛煉也出現(xiàn)了個性化的需求。當前,學生更喜歡滑板、街舞等時尚項目,一些中小學體育老師表示,再用跳高、跳遠、跑步、做廣播體操等幾種單調的運動形式來設計體育課,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
而學校現(xiàn)有的硬件條件卻難以適應這種需求。記者在蘭州十一中看到,下午課外活動時間,五六百名學生擠在學校的小操場上。籃球場上,一些學生在活動,還有一大部分學生在等場地。記者了解到,該校只有一個周長150米的圈道,操場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而全校有2300多名學生。
十一中的情況在蘭州市區(qū)還算比較好的,記者了解到,蘭州市中小學校操場面積普遍比較小,一些學校連春秋兩季運動會都保證不了,只能到大學、公共體育場借場地開運動會。近年來,隨著學校擴建、修建教師住宅等,一些學,F(xiàn)有的運動場地還在不斷縮小。張明祥說,這樣的硬件條件使足球之類的項目無法開展,更不用說擴充其他項目了。
記者了解到,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新要求和硬件條件的陳舊形成了矛盾,使當前的體育教學成了“老師煩、學生怨”的狀況。
提高孩子體質要多管齊下
“中小學生體質下降是綜合因素造成的,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多管齊下!碑呇袧嵔淌谡J為,從制度上重視學校體育教育,以及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硬件條件、引進多元化的體育教育思路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路。
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首先體育教學應當與教育部門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掛鉤,學生的體育成績也應當在中、高考中體現(xiàn)出來,這樣從家庭到學校都會發(fā)揮主動性,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
在城市建設和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中,必須保證學校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解決學校體育教育硬件條件差的現(xiàn)狀。
除此之外,還應該引進多元化的體育教育新思路。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甘肅省學校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郭層城認為,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成人化、競技化的色彩應該淡化,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學生樂于接受的項目,讓孩子的體育鍛煉有更多的個性化色彩。同時引進“終身體育”的觀念,通過開“體育處方”等靈活方式,讓中小學生體育鍛煉和當前的全民健身計劃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聶建江、梁強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