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面功能 【 】 【大 中 小字】【 】【打印】【關閉】
晨報江蘇專訊昨天,讀者陳先生對揚州晚報記者稱,他的一位陶姓朋友結婚收的1萬多元禮金中,竟然有17張百元假鈔。無獨有偶,前不久,記者的一位朋友在為同事捎帶的幾筆禮金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張百元假鈔。 市民沈女士認為,用假幣“出人情”絕非偶然現(xiàn)象。由于禮金一般都用紙封著,收禮人又不會當場拆開,缺乏法 律和道德意識的假幣持有者便有機可乘。 揚大社會學一副教授分析說,這種現(xiàn)象印證了民間“人情是債”的說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尚往來”已嚴重異化。越來越重的禮金讓一般市民家庭不堪重負,親情友情在不知不覺中淡化、變味。用假幣出禮肯定不道德,但從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對這一負擔的戲謔和抗拒。針對用假幣出禮現(xiàn)象,警方從法律角度提醒市民:假幣不是好東西,既不能持有,也不能使用,一旦收到假幣,要立刻交到銀行或派出所處理。(周偉陸樹茂) 責任編輯:孫琦
晨報江蘇專訊昨天,讀者陳先生對揚州晚報記者稱,他的一位陶姓朋友結婚收的1萬多元禮金中,竟然有17張百元假鈔。無獨有偶,前不久,記者的一位朋友在為同事捎帶的幾筆禮金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張百元假鈔。
市民沈女士認為,用假幣“出人情”絕非偶然現(xiàn)象。由于禮金一般都用紙封著,收禮人又不會當場拆開,缺乏法
揚大社會學一副教授分析說,這種現(xiàn)象印證了民間“人情是債”的說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尚往來”已嚴重異化。越來越重的禮金讓一般市民家庭不堪重負,親情友情在不知不覺中淡化、變味。用假幣出禮肯定不道德,但從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對這一負擔的戲謔和抗拒。針對用假幣出禮現(xiàn)象,警方從法律角度提醒市民:假幣不是好東西,既不能持有,也不能使用,一旦收到假幣,要立刻交到銀行或派出所處理。(周偉陸樹茂) 責任編輯:孫琦
頁面功能 【 】【大 中 小字】【 】【打印】【關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