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1月4日電 美國宇航局(NASA)將于本月12日發(fā)射一艘名為“深度撞擊”的飛船,其任務是在一顆彗星上撞出凹坑以窺探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有關探測結(jié)果將為科學家研究太陽系起源提供新的線索。 據(jù)英國《泰晤士報》報道,NASA定于12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
角進行此次發(fā)射,6個月后,“深度撞擊”飛船將接近坦普爾1號彗星。屆時,飛船將向彗星射出其搭載的重達800磅(約363公斤)的撞擊器。預計,正式的撞擊時間在今年7月4日美國的獨立日。 撞擊器將以每小時2.28萬英里(3.67萬公里)的速度沖向坦普爾1號。雖然撞擊器會被直徑約6公里的彗星吞噬掉,但彗星上也會被撞出一個約7層樓深、足球場大小的凹坑。這時,飛船上攜帶的高清晰度照相機會拍下彗星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各種科學儀器還會研究被撞飛的彗核碎片等物質(zhì)。與此同時,美國在太空中的三大望遠鏡———“哈勃”、“錢德拉”和“斯皮策”也將悉數(shù)上陣,聚精會神地跟蹤整個撞擊過程,以防遺漏任何細節(jié)。 關鍵詞“深度撞擊” “深度撞擊”與1998年那部名為《末日救未來》的講述彗星撞擊地球的災難電影大片同名。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深度撞擊”探測計劃科學家唐·約曼斯說,“從科學角度來看,‘深度撞擊’計劃就好比讓一只蚊子沖進一架波音767客機,完全不會影響到彗星本身的運行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