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選拔測試輕視語文將會造成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是不全面的選拔!”在前天舉行的長三角語文論壇上,針對本市高校自主招生考試“重理輕文”、“重英語輕中文”的現(xiàn)象,復旦、南大和浙大三校中文系主任紛紛呼吁,自主招生考不能忽視語文。
[背景] 自主招生理
科測試不考語文
目前,上海共有5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資格,分別是復旦、交大、同濟、華東師大和華東理工。對應屆優(yōu)秀高三學生進行統(tǒng)一測試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方式,本市5所高校在測試科目上有一個不謀而合的特點,就是理科考試無一例外不考語文。
前三所高校已在本月初進行過測試,后兩所也將在春節(jié)后分別進行。今年復旦大學和華東師大的理科考試科目為數(shù)學和英語兩門;上海交大、同濟大學(理科考試)和華東理工的考試科目是數(shù)學、英語,再加上物理與化學中的一門。
[專家] 語文差就學不好其他學科
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莫勵鋒認為,不考語文首先和現(xiàn)在高校普遍存在著重理輕文的風氣密切相關。這一方面由社會功利性風氣造成,比如學習和就業(yè)問題給學生造成的種種壓力,學生大學四年,前三年圍繞英語不停的考級,最后一年圍繞工作找實習單位簽約;另一方面也與學校領導層普遍是理科出身,對文科教育不是很重視有關。其次,語文缺乏一個客觀的評估標準,比如,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師可能給出不同的評價,而得80分與得70分的差距在哪里,本身就很難說清楚。但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它能夠較客觀、較全面的反映出一個學生的思想清晰性。按照著名數(shù)學家、復旦大學原校長蘇步清的觀點,語文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語文學不好,說明思想不夠清晰,其他學科也很難學好。
“語文素養(yǎng)是基本素養(yǎng),并非只有中文系的學生才應該學習掌握。不考察語文能力的自主招生考試是很糟糕的!睆偷┐髮W中文系主任陳思和認為,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公共素質(zhì),是所有大學生應有的素質(zhì),是全民應有的素養(yǎng),F(xiàn)在高校里有“公共英語”課目和等級考試,卻沒有相應的“公共漢語”,這和自主招生考試不考語文一樣,都反映了高等教育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還不夠重視。
在浙江大學中文系主任吳秀明看來,同樣是語言,這些名校只考數(shù)理化和英語卻不考語文是典型的功利主義態(tài)度,這樣的考察太注重工具性,存在知識缺漏,對高中生會起到誤導作用。合格的大學生都應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
[高校] 今后可能增加語文考查
制定自主招生考試科目的機構通常為高校招辦。復旦大學招辦徐主任介紹,理科只考數(shù)學和英語是該校專家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jié)果,為了減輕考生負擔,以最簡略的方式、最少的科目考察學生的水平,招辦再三斟酌后才確定了這兩個學科。理科考數(shù)學自不待言,至于英語,徐主任表示試卷滿分只有100分,是數(shù)學的一半,只是“及格考”,屬于基本要求。不過,今后復旦也有可能在理科考中引入語文考試。徐主任對此表示,自主招生測試畢竟有實驗性質(zhì),今后并非沒有改變的可能。
同濟大學招辦主任肖亮華表示,自主招生考試并非高考,功能側(cè)重于選拔專業(yè)人才。同濟是理工科學校,自然要選拔理科優(yōu)秀學生;至于考英語,則是因為英語有利于學生的學科發(fā)展,理工科學習離不開查閱國外資料,英語不好往往沒有前途。不考語文不是因為語文不重要,而是考太多科目會給考生帶來太多負擔。同濟今后在自主招生考試中加入語文科的可能性并不大。(記者李征
實習生張騫)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