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一本牽引著我們認識自己的書籍。淡藍色的封面,凡高的畫像印制在上面,目光炯銳而深邃,仿佛在疑問生命的來路與去處。 心理學家有一個調查:70%的人認為他們的能力比平均水平要高;80%的人認為他們的情感控制要比平均水平強;90%的人認為他們的道德水平比平
均水平要高。實際上,數學意義上的平均水平是50%,也就是說,只有50%的人在某一方面略強一些。很明顯,很多時候我們并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了解自己,我們實際上并不似自己以為的那樣比別人更好更強。 最了解我們的不是自己,而是心理學家。這是我們的欠缺。平常的日子,我們總會把目光投放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甚至可以制造出原子彈,還可以跑到月球上。但是,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那么我們仍然是一個笨人。這是哲學給予我們的回答,也是心理學施予我們的認知。
自尊是什么?錯覺是什么?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悲觀和絕望,而有的人在困難和失敗面前如此堅韌不屈?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看待世界的方式有那么大的差別?閱讀此書,我們會高興地發(fā)現,作者給予了我們那么多透徹的解答。既公道、通達和老練,又不和我們玩弄詞藻。
我們?yōu)槭裁慈菀滓钟簦窟@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問題,它關乎我們的幸福。這些文字告訴我們:抑郁是認知問題,它來自于當事者對于自我的消極看法、對世界的消極看法和對于未來的消極看法;最重要的是,抑郁者最擅長對于消極的、歪曲的信息進行了錯誤的加工。還有,為什么有的人知足,有的人不知足?知足的程度等于我們的現狀與我們的渴望的比值,降低那個我們的渴望即欲望,增加的即是我們的幸福感。
這個比車輪子轉得還快的物質世界不會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相反,它的五花八門卻能使那個重要的分母急劇地變大。了解自我,是一件與這個社會仿佛顯現給我們的規(guī)則背道而弛的事情,但是,它無比重要,因為它關注的是我們真正的快樂。(本書書城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