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特富龍事件的執(zhí)著讓人深思———這種“窮追不舍”值得借鑒 美國環(huán)保局下屬的科學顧問委員會15日得出一致結論:生產特富龍等品牌不粘和防銹產品的關鍵化工原料———全氟辛酸銨(PFOA)“對人類很可能致癌”?茖W顧問委員會當天舉行了一次對公眾開放的電話會議,所有
成員都投票支持今年1月份起草的《全氟辛酸銨及相關鹽類化合物對人類健康潛在影響的評估報告》,報告的主要結論未作修改。(新華社2月16日報道) 持續(xù)近兩年的特富龍事件,終于到了最后定性的階段,隨著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立下了最終的結論,杜邦公司生產的特富龍系列產品對人類可能存有的危害,已經在嚴厲的科學認定結果面前現(xiàn)出原形。
其實,當特富龍事件最終水落石出之時,更值得關注的,倒并非是美國最終會因此對生產特富龍系列產品的杜邦公司處于何種懲罰,而是在從2004年特富龍事發(fā)迄今的這段時間里,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都一直沒有放棄對特富龍產品的高度關注,從不滿足于每一次的新發(fā)現(xiàn),而是層層追蹤,處處設問,終于將特富龍可能對人類造成的危害由“有致癌潛在作用的證據”上升到“對人類很可能致癌”的層面。這顯然是對所有消費者的生命安全持著完全負責的科學態(tài)度。
回顧特富龍事件的整個過程,從2004年7月8日《華爾街日報》揭出特富龍產品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到2005年12月,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狀告杜邦公司隱瞞特富龍危險性一案結束,最終杜邦公司同意支付1025萬美元罰款,并出資625萬美元用于相關環(huán)保項目。按照通常的邏輯,似乎特富龍案件至此基本告一段落。
但令人敬佩的是,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并沒有將杜邦公司的賠償當成此案的大獲全勝,而是在此基礎之上,窮追猛打,開始了對杜邦公司在處理全氟辛酸銨問題上的聯(lián)邦刑事調查,正是這一程序的啟動,才讓特富龍對人類的危害究竟有多深在事實面前真相大白。
執(zhí)著、認真并擅于順藤摸瓜式的追查,并輔之以科學嚴謹的調查結果,這是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給我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相比于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建立在執(zhí)著、認真基礎之上的嚴格調查,國內的相關機構是否感到了一種天壤之別的巨大差距呢?這種差距既有科學技術手段層面上的差距,更有端正科學態(tài)度層面上的差距。如果說,美國環(huán)保局對特富龍事件的窮追不舍值得我們借鑒的話,那么我想國內相關機構可借鑒的恐怕絕不是一點兩點,而應是全方位的。(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