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尼克松夫婦參觀長城。
史海回眸
阻止敵放射性武器襲擊
提起美國
前總統(tǒng)尼克松,人們一定會記得他在1972年2月的訪華之旅。這次為期一周的破冰之旅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因此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阻止中美接近,敵對勢力曾陰謀在尼克松訪華過程中實施刺殺計劃,幸虧中國方面及時得到了情報,加強了警戒工作,最終確保了尼克松的成功訪華。
敵對勢力策劃用放射性武器傷害尼克松
1972年2月中旬,也就是尼克松即將訪華前幾天,我情報部門接到秘密情報:臺灣敵對勢力正千方百計阻撓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可能要在大陸使用放射性武器對尼克松進行傷害。負責主持接待工作的周恩來總理得知消息后,立即責成總參謀部防化學部派出精兵強將來執(zhí)行這個特殊保衛(wèi)任務,決不允許美國總統(tǒng)及其隨行人員在我國境內(nèi)受到任何意外人身傷害。
很快,總參防化學部命令由防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劉毅帶領本所朱瑞華、王鳳江兩位專家,組成防化專家組,負責指導解放軍某部防化連官兵,共同執(zhí)行此項保衛(wèi)任務。
人員確定后,領導小組隨即開會分析情況。通常,射線對人體的傷害途徑有兩種:一是外照射,就是放射性物質(zhì)直接從外部照射人體;二是內(nèi)照射,就是放射物通過飲食等進入人體。如照射劑量較小,可能導致人員惡心嘔吐、頭昏乏力;如照射劑量較大,甚至會使人當場昏迷直至喪失生命。因此,為確保任務成功,除了迅速制訂好穩(wěn)妥可靠的行動方案外,必須準備好能探測放射性物質(zhì)的射線探測儀。
距尼克松訪華僅剩一天,探測儀器終于研制成功
由于當時部隊裝備的射線探測儀尺寸都比較大,不適合在隆重的外交場合使用,而此時距尼克松訪華僅有幾天時間了,能否在幾天時間內(nèi)研制出新型袖珍探測儀就成了任務成敗的關鍵因素。經(jīng)過專家們不分晝夜的集體攻關,2月19日袖珍射線探測儀終于研制成功了。它貌似當時盛行的、帶有打火機的鋁制香煙盒,采用聲光報警,偽裝巧妙而且工作可靠。但有人提出,在外交場合使用的儀器,由喇叭報警,萬一有了情況,喇叭亂叫,豈不尷尬,他們建議用袖珍耳機來報警。這一提議無疑很有價值,但是此時離尼克松來訪僅剩一天了!朱瑞華等人立即乘車到市內(nèi)各商店采購耳機和插座,但當時正值文革時期,很多工廠陷于完全癱瘓或半癱瘓狀態(tài)。他們找遍了北京各大商店均無現(xiàn)貨,一個小小的耳機和插座竟然買不到!
子夜時分,他們無功而返,僅帶回一條不太確切的小道信息:北京無線電廠生產(chǎn)一種袖珍收音機,應該有配套的耳機和插座。劉毅和朱瑞華立即拿著北京衛(wèi)戍區(qū)開具的介紹信,火速趕到位于郊區(qū)的工廠。工廠早已下班,值班的巡夜工人一聽情況重大,趕忙將住在附近的廠領導找來。在廠領導的支持下,值班工人撬開總裝車間的門鎖,從生產(chǎn)線上拿了10套耳機和耳機插座,交給劉、朱兩人。
耳機拿到后,劉毅和朱瑞華顧不上已是深夜,直接送到裝配室,立即安裝調(diào)試。等達到預期的指標和要求,已是20日凌晨了。
全方位實施秘密保衛(wèi),敵特分子無從下手
20日上午,專家組率領防化連官兵對外賓所經(jīng)所到之處,都提前探測一遍。在外賓預定集體活動的地方,如機場、飯店、風景名勝區(qū)等,以及其攜帶的行李、物品,由中央警衛(wèi)局同志用隨身攜帶的儀器進行了探測,確保了敵特分子沒有任何可乘之機。
2月21日上午11時30分,美國總統(tǒng)乘坐的專機準時在北京降落。周恩來總理、葉劍英元帥健步迎上前去。尼克松總統(tǒng)及其夫人從機艙走下舷梯,笑容滿面地主動向周總理伸出了右手,兩位領導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在北京訪問期間,尼克松總統(tǒng)與毛主席、周總理進行了多次會談,取得了許多共識,中美交流合作的大門終于被打開。在訪問過程當中,尼克松出席了許多群眾活動和室外活動,如參觀長城等。每次出行之前,防化兵都不動聲色地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現(xiàn)場檢測。但從每天的偵測情況分析,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放射物的蛛絲馬跡。當訪問最后兩天尼克松離京去上海、杭州參觀時,有關領導指示,防化兵不必再派人隨行保衛(wèi)了,此次尼克松訪華的防化檢測保衛(wèi)任務圓滿完成。(王凡
張國權)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