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秋的臨近,有關(guān)“天價月餅”的新聞也越來越多,從一兩千元到上萬元。但仔細(xì)一看,原來月餅盒中也暗藏玄機,拉薩每盒18萬元的月餅原來賣的是其中的金佛,而那些少則上千,多則上萬元的貴族月餅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餅”,真正值錢的不是月餅,而是禮品盒中相送的“金銀珠寶”。
 
; 其實,類似的“天價月餅”大都裝有“腐敗餡”,這些令百姓憤怒的“腐敗餡”,卻每年中秋時節(jié)都在市場上你方唱罷我登場,熱得不亦樂乎,最終究竟落在了誰人的腹中,的確很有必要追究的。
也許有人會說,“天價月餅”只不過是一種市場行為,根本不必大驚小怪,但要知道這種所謂的市場行為,卻是在中國特有的國情下賴以生存的,故而“天價月餅”作為商品,恐怕也有別于其他一般商品。
縱觀時下的月餅腐敗,恐怕其早已脫離了食品的本意、感情交流的本意,其高檔化甚至畸形化的附加功能,反而日益突出,而且有點喧賓奪主,使寓有諸多文化含義和美好情感的月餅,成了極度奢糜、極度浪費和賺取橫財?shù)妮d體。這一系列古怪功能的繁衍和滋生,說到底都是“公款消費”惹的禍。
正是公款消費的推波助瀾,使得月餅禮品化、高檔化的步伐日漸加快,并產(chǎn)生了諸如“鑲金嵌銀”式的怪胎月餅,故而異化了的月餅功能造就了異化了的月餅市場。
“天價月餅”暗含著諸多借高價月餅這樣的特殊載體大搞與月餅內(nèi)涵無關(guān)之勾當(dāng),而這些標(biāo)價動輒成千甚至逾萬元的“貴族月餅”,也往往是在市場上經(jīng)過一番爭奇斗艷的高貴身份展示和匯演之后,最終飛入“達(dá)官權(quán)貴家”!故而面對月餅這“腐敗餡”,也該提到相關(guān)部門的議事日程上來了。(潘興田)
|